中卓医务市占率达1.3%,短期盈利能力与长期核心竞争力的较量
于香港中环经营9家医疗、诊断中心的中卓医务,其业务经营明显受到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在截至7月31日止的四个月内,其收入同比下滑3.68%至7873万港元,且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45.26%至1108.2万港元。
面对来自外界的挑战,中卓医务做出了上市决定。其认为,该举将增强公司的形象、品牌及声誉,从而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中卓医务已于10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申请于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对于上市后的发展方向,中卓医务在上市材料中做了详细介绍,其表示,将用上市募集的资金成立一间综合诊断中心、一间综合医疗中心、一间新肿瘤科中心、一间新牙科中心和一间新皮肤科中心,以实现快速扩张。
一边是业绩表现受经营环境影响而出现阶段性下滑,另一边是未来扩张规划“马力十足”。如此发展状况下,中卓医务是否值得关注?
以1.3%的市占率排名第6位
其实,香港的私家医疗中心市场竞争剧烈且高度分散。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若按收益计算,2019年排名前10位的私家多专科医疗中心运营商的市占率仅有18.8%,且排名第一位的龙头企业市占率仅4.2%。于2013年10月开始运营的中卓医务,在六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以1.3%的市占率排名第6位。
“榜上有名”的背后,是因为中卓医务运营的医疗中心及诊断中心已具有一定规模。截至2020年10月21日,中卓医务以“中卓医务”品牌经营着六间医疗中心,包括三间多专科诊所、一间精神科中心、一间长者医健中心以及一间儿科医务中心;同时,以“香港医疗诊断中心”附属品牌运营着两间影像及诊断中心及一间化验所,合计在管医疗中心及诊断中心共9间。
与此同时,中卓医务组建了优质的医疗团队,这也是公司能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据招股书显示,中卓医务的医疗团队由15名独家聘用的专科医生组成,平均约有18年的专科资格,涵盖11个医疗专科;此外亦采用非独家的形式聘用11名小组专家,覆盖9个专科。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吸引优质医师资源,中卓医务在2019财年(截至3月31日止12个月)、2020财年以股权合伙人的模式合计引入6名医生。
目前,中卓医务提供两大服务,分别是医疗服务、医疗管理服务。其中,医疗服务又包括专科医疗服务和专职医疗服务。而医疗管理服务指的是为若干医生提供有关行政及运营功能的服务,比如诊所管理、会计及财务、人力资源、药品及临床物资采购、设备及租赁管理等。目前,公司向中卓医务眼科医生提供医疗管理服务。
不过,中卓医务当前最核心的业务还是专科医疗服务,2020财年时,专科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高达93.6%,其次是于2019年开始运营的专职医疗服务,占比5.3%,而医疗管理服务仅占1.8%。
盈利能力逐年下滑的背后
在过往三个财年(2018-2020财年)中,中卓医务的总收入从5096.1万港元增至2.48亿港元,增长势头明显,但该增长主要由专科医疗服务带动。据招股书显示,由于不同类型的医生加盟进入中卓医务的医疗中心,高价值科类的增加吸引了更多患者,实现了“量价齐升”,这使得中卓医务来自专科医疗服务的收入从2018财年的4119.2万港元增至2.32亿港元。而专职医疗服务在2020财年才刚开始放量。
但疫情的爆发让中卓医务的增长势头戛然而止。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在截至2020年7月31日止的四个月中,中卓医务的总收入为7873万港元,同比下滑3.68%。该下滑便是因为专科医疗服务的发展受阻,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由于疫情期间患者减少了非紧急病症的治疗,因此医疗中心就诊人次下滑,导致专科服务中来自医疗中心的收入同比下滑3.3%;其二,由于就诊次均收入的大幅下滑,专科医疗服务中来自私家医院的收入同比下降28%。两大因素导致专科医疗服务收入同比下滑13.89%。
不过,专职医疗服务由于处于初始阶段,仍在市场中快速渗透。该报告期内,专职医疗服务的收入为1028.3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7.4万港元大幅增长。正是因为专职医疗服务收入的爆发,才使得中卓医务总收入的下滑幅度缩减至3.68%。
由此能看出,中卓医务收入增长势头的放缓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在经营环境好转之后,其专科医疗服务有望重拾升势,且专职医疗服务的快速渗透将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财年以来,中卓医务的盈利能力都是下滑的。
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0财年,中卓医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8%、43.2%、30.4%,毛利率的持续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向股权合伙人医生支付了服务费。而截至2020年7月31日只四个月时,其毛利率下滑至26.6%,这主要是因为专科医疗服务的收益减少但固定成本较高。
随着毛利率的下滑,再加上快速扩张下行政开支的增加,中卓医务的纯利率亦从2018财年的42.2%下滑至2020财年的20%,且在2020年7月31日止四个月中进一步下滑至13.3%。
盈利能力连续下滑后,中卓医务的净利润出现了明显波动,2020财年时,其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16.29%至5019.4万港元。至2020年7月31日止四个月时,其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45.26%至1105.2万元。
不过,中卓医务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好,截至2020年7月31日止四个月时,其资产负债率未超20%。当然,这与公司在2019年至今进行过5轮融资有关,减轻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整体来看,中卓医务以股权合伙人的方式在2019财年、2020财年分别新增5名、1名医生,这使其专科医疗服务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且于2019年开始运营的专职医疗服务开始放量,但疫情的爆发阻碍了公司的整体发展,且股权合伙医生的引入使得销售成本明显增加,从而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但优质的医生资源也是中卓医务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经营活动的恢复,中卓医务有望重回增长赛道,经营环境最差的时刻或已成过去。
从估值上看,中卓医务在2020年8月27日的第五轮融资时估值15亿港元,对应2020财年的PE估值为30倍,若IPO时估值定价相对合理,再加上香港本地概念,中卓医务或将有所表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