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优基金经理离职 国金基金能否用好股权激励“双刃剑”?
公募基金行业的头部效应愈演愈烈,中小基金公司欲借股权激励“翻身”的情形不断上演。
近日,国金基金于今年初提交的股权变更申请获得了反馈意见。据悉,国金基金第四大股东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涌金投资”)拟向3家员工持股平台转让相关股权。国金基金拟实施股权激励一事就此曝光。
不过,涌金投资此次只转让部分股权。《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涌金投资作为国金基金及其大股东国金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将致力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次第一期转让国金基金5%的股权,计划在第一期完成之后着手进行第二期,继续转让5%,最终涌金投资将保留2%的直接持股比例。
此前,部分基金公司在实行股权激励的同时加以事业部制或是其他改革,的确实现了较好发展。但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试图借力股权激励来达到提升盈利能力的效果,所面临的挑战仍不可小觑。
记者注意到,国金基金旗下有19只基金,由6名基金经理管理。今年,该公司已有两名基金经理先后离职。其中,国金国鑫前任基金经理滕祖光于今年5月离职。滕祖光在公司任职超过六年,是国金基金公司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之一。Wind数据显示,滕祖光担任国金国鑫发起A基金经理期间(2014年4月11日~2020年5月18日 ),任职总回报228.47%,超越基准回报139.97%。
股权激励“两面性”
7月24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申请文件反馈意见》。根据该反馈意见,证监会除了要求国金基金就涌金投资向3家员工持股平台转让相关股权已履行完备的内部决策程序进行说明,还要求国金基金就3家员工持股平台遵规守法和社会信誉情况进行说明,并提供相关材料。
7月30日,国金基金有关人士回应记者称,第一期股权激励主要针对公司核心员工约20人,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三方面:一、遵纪守法,没有任何违反监管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二、认同并遵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三、在公司工作3年以上且业绩持续优秀。
国金基金成立于2011年11月,目前共有4名股东,大股东国金证券持有该公司49%的股权,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兆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各自持有该公司19.5%的股权,涌金投资则持有12%的股权。
根据天眼查工商信息,2015年7月17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退出国金基金,而涌金投资成为新进股东。同时,国金基金这一现用名也是在当时由国金通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更名而来。
近几年,有关中小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案例数不胜数。近一年来,东方基金的股权变更事宜于今年3月底获得批复,其股权转让涉及:三家有限合伙企业认购该公司新增注册资本3333万元,合计持有东方基金10%的股份。相关信息显示,这三家有限合伙企业,为东方基金股权激励平台,由公司部分高管及核心投研人员组成。
不仅如此,头部基金公司也呈现出青睐员工持股计划的趋势。2019年,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的股权变更事宜相继获批,两家公司均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截至目前,全行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大概在20家左右。
整体来看,在2013年后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更热衷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从业人士曾告诉记者,新基金公司在成立之初很难招到优秀人才,利用股权激励吸引人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上述国金基金有关人士则表示,实施股权激励是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实现股东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地发展。
“基金行业属于人力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员工是核心竞争力。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一直是国金基金人才战略的重点。核心员工特别是投研体系的关键人员的稳定、专注,能够促进基金公司的业绩稳健提升。员工持股计划是目前行业内可行且监管鼓励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长期激励手段。”他进一步指出,同时由于公司利益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也能督促大家更好地防控风险,避免短期行为,推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