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中国

存量与增量的“冰与火” 迷你基金近40只先后离场

来源:北京商报 2020-06-16 10:37:18

一边是发行市场爆款频出,首募规模屡创年内新纪录的火热,另一边则是部分存量产品规模迷你,触发合同终止情形而黯然离场。今年以来,基金市场的“冰”与“火”格外突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年内公募基金成立规模已达8914.53亿元,同比大增113.47%。但与此同时,也有近40只产品先后清盘。从清盘基金的情况看,多数规模迷你且运作不佳。在内人士看来,基金清盘或主要是基金公司出于产品线布局的考虑,但部分成立不久即“火速离场”的产品也恐存在申报缺乏考虑、跟风上报等问题。

新发市场火热 年内成立规模已近9000亿

6月15日,易方达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张坤新发基金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基金开始发行。据渠道人士透露,该基金发行后不久,就迅速到达80亿元的首募上限,虽然目前最终数据尚未确认,但有消息称,募集总额或已超过300亿元。6月15日晚,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表示,该基金首募规模已超过募集上限,根据有关规定,将基金募集截止日期提前至6月15日。同时,对当日的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

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的火爆仅是近期公募发行市场的冰山一角。今年以来,在结构市行情凸显、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提升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也在疯狂吸金。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年内公募基金新发规模已达8914.53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4169.2亿元,同比增长113.47%。其中,包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内的权益类产品成为发行主力,累计新发规模达到6058.51亿元,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就单只产品而言,6月13日,南方成长先锋混合发布公告表示正式成立,规模高达321.15亿元,刷新年内首募纪录。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就在5月22日,易方达均衡成长混合才以269.67亿元创下年内首募规模纪录。换句话说,不到一个月,首募“桂冠”就宣告易主。

当然,爆款产品并不局限于上述两只基金。数据显示,易方达研究精选股票、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汇添富中盘积极成长混合等也均实现发行超百亿元,而成立规模超过50亿元的权益类基金更多达26只。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发规模大增的背后,是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日益得到认可,还有渠道方的鼎力支持。

南方某大型公募内部人士直言,近年来,随着A股市场波动加大,以及结构性行情的持续,个人投资者想要在各路资金博弈的局面下“杀出一条血路”,获取长期收益的难度也在提升。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主动管理能力得以突出。

以混合型基金为例,今年以来,截至6月12日,数据可统计的3699只混合型基金(份额分开计算)的平均净值增长率约为10.05%,较同期上证综指-4.27%的涨幅,超出14.32个百分点。而回顾2018年和2019年全年表现,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达到-14.51%和32.12%,超过同期沪指10.08个和9.82个百分点。

另外,沪上一位公募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除了公募基金的品牌效应,以及绩优基金经理的明星光环创造出众多爆款产品外,渠道方,尤其是银行代销渠道的发力,也使得年内部分原先并未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基金产品实现大卖。

存量基金现清盘潮 近40只产品先后离场

在发行市场火热、爆款频出的同时,部分存量产品则正与市场“告别”,迷你基金的清盘潮纷至沓来。

6月15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表示,旗下南方安享绝对收益策略定开混合发起式基金因在年内第2次开放期届满时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元,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自动终止情形,6月15日将为该基金的最后运作日,并自次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而除了该基金外,同日,南方高元债券型发起式基金也发布了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6月15日,宣布正式清盘的基金已达39只,除上述提及的产品外,仅6月以来还有新华高端制造混合、富国嘉利稳健配置、鹏华深证民营ETF等6只产品宣布清盘。

多数产品清盘与规模迷你不无关系。从2019年清盘基金的规模来看,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达到19只,占比近半;规模不足1亿元的更是多达32只,超过八成。

除已经清算完毕的基金外,华商稳固添利、银华中证转债指数增强、东吴优信稳健、东吴鼎元双债等多只基金即将进入清算程序,还有部分基金也面临着即将清盘的风险,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提示性公告。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迷你基金规模偏小,且可能存在产品设计、投资困境以及运作成本等问题,以致出现净值亏损并触发清盘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机构更是多只产品相继濒临清盘。以凯石基金为例,自5月以来,旗下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凯石源混合、凯石湛混合先后多次发布公告称,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线。

产品线布局成主因 仍需关注持有人利益

“对于规模不算太少且非委外机构定制,希望保留下来的产品,一般公司方面可能会通过自购,来防止连续60个交易日低于5000万元规模的情况出现。但目前来看,多数产品或还是会选择清盘,这既利于基金管理人优化产品布局,也可以让相关的投资者尽早完成资金的赎回和再投资。”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市场部人士如是说。

确如该市场部人士所说,数据显示,年内宣布清盘的基金中,共有31只产品曾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持有人结构。其中,多达13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过半,占比超四成。

北京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坦言,基金清盘的数量增多,可能是部分基金的委外资金赎回后,后续申购不足,规模难提升导致的。基金清盘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已经比较常见,除了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外,被清盘的基金也多因规模迷你,存在着管理成本高、运营效率低等特征,导致恶性循环。这些产品需要被市场淘汰,让一些管理较好、业绩更优的基金得到更多投资的机会。

不过,上述分析人士也认为,部分产品的清盘早有端倪。在他看来,可以理解基金管理人清盘旗下产品,更多是针对产品线的规划和布局,但也不能排除在提交材料时缺乏考虑、跟风上报,在投研能力方面存在短板等问题,尤其是一些成立时间比较短就快速清盘的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截至6月15日,成立不足一年即走向清盘的基金确实不在少数,如人保添益6个月定开混合、财通资管中证500指数增强、广发景安纯债等。其中,广发景安纯债成立于2019年11月20日,但在今年4月9日即宣布终止,前后尚不足5个月,其余2只产品则分别成立于2019年6月和8月。

“当前基金清盘已步入常态化,单只产品的清盘不再像之前一样,会对基金公司的声誉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在新品审批提速的情况下,‘壳’资源的稀缺性也被大大稀释。但作为基金管理人,还是应以‘代客理财’为本源,认真对待每一只基金的申报和运作,注重每一位持有人的利益和投资体验。”沪上某公募资深从业人士如是说。

标签:迷你基金爆款光环

相关新闻